“武汉零”,含金量有多高?
今天,湖北数据上报员芦婷婷哭了:等这个数字等了好长时间,零也就意味着能回家了。
截至18日24时,湖北新增确诊病例0例(武汉0例);新增疑似病例0例(武汉0例),现有疑似病例0例(武汉0例)。
这一刻,为“零”振奋。
下面,我们就拿其中一个零——湖北新增确诊0例(武汉0例)来说说,这个零有多大的含金量。
湖北新增确诊数字背后:实事求是调整确诊标准,尽可能让更多病人接受规范治疗
确定新增确诊数字,有一套科学诊断标准。疫情发生以来,湖北的确诊标准前后经历过几个关键变化。
疫情发生之初,武汉地区大量病人集中发病,核酸检测不能及时地满足临床需求,等待核酸检测的病人不能确诊,而他们当中很多人,急需积极救治。
2月5日,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发布,确定了一个不同于全国的“湖北标准”:将CT影像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只限于湖北省),“疑似病例具有肺炎影像学特征者”,即为临床诊断病例。
这个重要调整,能让不少CT结果显示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得到集中隔离或治疗,进一步提升确诊准确率。
2月10日,湖北不再强调核酸检测作为唯一的确诊标准。自2月13日起,在湖北省病例诊断分类中增加了“临床诊断”,并将临床诊断病例数新纳入确诊病例数,有利于临床医生增加对疾病的准确判断。
而这也导致确诊数字突然飙升——2月13日湖北公布的新增确诊病例病例达到了14840例,其中新增的13332例,都属于“临床诊断病例”。
这个数字看上去“触目”,但它的公布,能让更多患者及早按照确诊病例接受规范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
后来,湖北地区的情况逐渐改变,核酸检测能力大大提升。并且积压的患者已经检测完毕,实验室诊断能力完全可以满足。2月20日,湖北取消临床诊断病例,与全国的诊断标准一致——以核酸检测阳性为确诊标准。
从最开始的核酸检测,到将CT影像结果作为诊断标准,之后增加临床诊断病例,最后再回归核酸检测的“金标准”,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及时根据疫情发展情况、检测能力作出调整,让数字尽可能真实反映疫情情况。
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更多病人及早得到规范治疗,是对每一个患者的生命负责。
不检测,不意味着没有新增确诊
当疫情开始在世界蔓延,我们看到了一些国家在数据统计上的另一种态度。
在美国,美疾控中心于2月13日的确诊标准为,建议对“三类人群”进行核酸检测,只有出现发热或轻微呼吸道症状,并且近期到访过中国或与确诊病例有过接触的疑似患者才可接受新冠病毒检测。
3月4日,美国疾控中心调整了新冠病毒的检测方案,放宽了检测标准,规定任何美国人得到医生的许可即可接受新冠病毒检测。
美国《科学》杂志报道称,美国疾控中心等机构有关新冠肺炎的确诊认定方式一度限制了全国的病毒检测能力,截至2月底,美国只完成459次检测。
瑞士、瑞典、英国,也相继调整过新冠肺炎的检测标准。
瑞士政府3月9日正式发布新的检测规定,由于医疗资源实在非常有限,不再对国内的轻症患者进行核酸检测和治疗。
瑞典政府紧随瑞士政府,更改了首都地区的检测方针,不再对所有患者进行核酸检测,而是优先检测老年人以及患有基础病的患者。
3月13日,英国宣布将不再对仅有轻微症状的人进行检测,而是将检测重点放在重症患者身上。
靠扎扎实实的努力,换来令人信服的零
相比之下,湖北(武汉)的新增确诊数字,是在尽量科学、符合实际的检测标准下,在极端严格的疑似病例排除标准下,在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拉网排查下得到的。
这样严格统计出来的数字,从最高时的五位数,减到个位数,最后清零,才让人如此兴奋。
为了这个零,我们采取了史上、世上空前的防控力度,就拿武汉来说——
力争做到确诊患者100%收治、疑似患者100%进行核酸检测、发热病人100%进行检测、密切接触者100%隔离、小区(村庄)100%实行二十四小时封闭管理;
建立多所方舱医院,从根本上解决了大量轻症患者无院可住的问题,避免居家传染,也能让患者得到妥善的治疗和照顾;
全国八方驰援,从除夕之夜第一批医疗队到达武汉,到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346支医疗队抵达武汉和湖北,重症专业的医务人员达1.9万人。从医疗机构接到指令到医疗队组建完成,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从医疗队集结到抵达武汉,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我们这个零,没有忽视轻症,没有漏掉社区,不是靠人为地缩小检测范围,来追求数字上的好看。靠数万医护人员的拼命,靠14亿中国人的努力,才换来令人信服的零。
但成绩面前,不能掉以轻心。一点疏忽大意,都可能让疫情反弹。要守住城池,把零保持下去,还需继续努力。(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张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