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随访,“访”什么
比癌症更可怕的是有一颗癌症的“心”,用心去征服乳腺癌最后一道防线,那就是合适的诊疗策略和正确的随访指南。手术和放化疗都是短期的处理,随访是乳腺癌患者健康的长远保障。
01 如何随访?
推荐随访时间
术后前3年,每3个月随访一次;第4及第5年,每6个月随访一次。第6年开始每年随访一次。
推荐随访项目
自我检查:每月自行乳房、胸壁和腋窝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B超(包括乳腺、腋窝、腹部脏器和妇科检查):3-6个月,每次随访时由临床医生决定。另,妇科B超对服用他莫昔芬或法乐通的患者达到监测药物带来的影响。
不常规推荐的随访项目
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等:由于个体差异,比如有些患者可能出现内分泌药物引起的肝损等不耐受现象,因此可以视情况进行定期监测。
骨密度,骨扫描:1-2年一次,除非怀疑有骨转移,否则不建议作为常规检查。骨密度是对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I)类药物(来曲唑,依西美坦,阿那曲唑)的患者,可以视情况监测骨密度的变化。如骨量丢失严重,在补钙基础上可进行双膦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治疗。
胸片、MRI(磁共振)、PET-ct等检查:胸片半年一次,其余1-2年一次,除非随访中医生认为必要。
CEA、CA-15-3:这些指标干扰因素较多,准确性也不高。但是长期随访中能够保证定期检测或者转移性患者可以建议。CEA是广谱性肿瘤标志物,CA153是乳腺癌的首选标志物。02 随访的意义
1、随访过程包含了治疗过程。手术结束后,病人经过一定的恢复,就接受相应化疗或放疗。做不做这些治疗是医生决定的,每个病人不一定一样。
辅助化疗往往需要4-6个月时间,辅助放疗需要1-2个月时间。所以,前半年的随访对医生诊疗决策的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人说,那么放化疗结束后,不就没事了吗。当然不是,后续治疗会根据患者的激素受体情况来决定,有的患者要服用5年甚至更长的三苯氧胺或芳香化酶抑制剂。可见,随访过程包含了各个阶段的治疗过程,随意中断随访会影响治疗。
2、及早发现同侧复发和对侧乳腺癌。乳腺癌患者不仅存在手术侧胸壁复发的危险,而且对侧乳腺癌的发生率也比健康妇女高很多。
乳腺癌患者发生对侧乳腺癌的机会是2-11%。虽然大部分胸壁和乳房肿块可以自己体检检查出来,但仍然需要医生的检查和仪器的诊断。随访过程也是复发监测过程,直接关系到自己的健康。
3、监查远处转移和第二癌。远处转移是指癌细胞转移到远处的骨、肝、肺、淋巴结等器官并恶性增殖。定期随访、全身检查就显得特别重要。
第二癌是指其他新的癌症发生。这可能与病人本身有关,也可能与放化疗等因素有关。虽然出现机会不是很高,仍然要警惕,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4、对医学进步意义重大。癌症还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被征服,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完善诊治。临床医生通过观察患者在手术治疗以后的病情变化,总结经验,更好地为今后处理疾病作参考和指导。
所以,患者的一次随访虽然微小,却对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宝贵的资料,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实际经验;医生们及时总结推广,调整策略,使以后的患者大大受益,促进社会医学的进步。
总结,其实关于“到底应该如何随访复查?”那就是三个字“遵医嘱”。
注:由于临床个体差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随访复查项目选择请遵医嘱。
指导专家
王坤教授
国之名医
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乳腺二科主任